人間拾遺:引言
今期「人間拾遺」,是撿拾內心遺留的一角,或許是一些未曾處理的情緒、不敢觸碰的經歷、未能接納的特質。幾則故事,有剛畢業尋找職涯路向的青年、每天面對情感與理性角力的年輕護士、理性主義至上卻陷於社交挫折的女生、不解壓力來源的80後以及尋求管教之道的SEN兒童的家長,他們在人生不同階段擔當各種身分角色,同樣透過性格分析工具,提升對自我的認識,幫助自己應對眼前的處境,讓讀者明白「自我認識」其實是一種必需的生存技能。它故然不能夠解決眼前的困境,但卻能夠幫助一個人從認識開始,學習自我接納和認同,即使處於胡同裏,仍有能力摸索出調整的角度和方向。
哲學家尼采有一句名言:「人要成為自己。」成為(becoming)所強調的不是結果,而是終此一生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是轉變,而是尋找本身具備卻仍未發現的能力。因此,今期《清音》以「自我探索」(Self- discovery)為核心,封面結合光譜和海浪作設計意念,正是要表達,每一個人都是與眾不同,正如在光譜之上,在紅、橙、黃、綠、藍、靛、紫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和定義;又如同海洋,無邊無際,就讓我們在人生的浪濤中發現自己更多,別輕易給自己下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