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slogon
合一同心 在波濤中前進
  • 首頁
  • >
  • 合一同心 在波濤中前進

合一同心 在波濤中前進

2021 年 11 月,蘇成溢牧師(下稱蘇牧師)榮休,卸任本處管理委員會主席。自 1999年擔任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總幹事而加入本處管委會開始,再於 2012 年接任管委會主席至去年,蘇牧師已在管委會服務 22 年。離別之際,他回望本處的起源,提起舊日的「初心」。「服務處最初由數個不同的基督教服務團體組成,反映『合一』的精神,而這份精神的重要之處在於,我們不分宗派、不分背景,心志一致,服務社會上有需要人士。」


蘇成溢牧師 管理委員會前主席 (2012-2021)

扎根基督信仰 服侍人群

作為一所紮根於基督信仰的機構,應持守什麼方向服務大眾?蘇牧師以「三位一體」的上帝──「聖父、聖子、聖靈」作為答案。他說:「馬太福音 5章 48 節『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意思是『愛』是不分界線的,就如天父創造天地,不會因人的不同行為、性別、種族、地位而給予不同待遇;若我們效法上帝,在提供服務時,不要區分哪些人才值得幫忙,更不要將人設優次;反之,我們應按對方的需要,盡力提供協助。」

另一個重要方向是彰顯聖子「捨己犧牲」的精神。蘇牧師續指:「今天,我們常問成本效益?然而,按基督精神而行,我們就不會斤斤計較;相反,我們會時刻自問,自己可以為對方做多少?儘管我們在提供幫助後,未必能即時有成效,但能為有需要的人及時送上一杯『涼水」,就如沙漠中的甘霖,那份意義更是無價。因此,我們要牢記着,從耶穌基督身上,學會僕人的樣式,服侍人群。」

蘇牧師又引用《加拉太書》描述聖靈果子的特質,細說服務應有質素。他說:「當我們在選擇食物時,留意外表之餘,更要重視食物營養價值;正如同工在提供服務時,能顯示事工的專業卓越,固然可貴,但我卻更着眼於服務時能否為受助者的生命帶來多一點甜,讓他們在埋怨中感受『平安』及『愛』。」蘇牧師以「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九種聖靈特質勉勵同工,或可作為我們的「服務指標」。

「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或可作為我們的「服務指標」。

與弱勢社群同行

服務處成立至今 70 年,一直持守「與弱勢社群同行」的初心。蘇牧師特別提出幾個近年值得同工關注的群組,包括露宿者、少數族裔人士及青少年。他表示,露宿者有不同的個人背景,例如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精神狀況等,引致露宿的成因各有差異;但共通之處是,現行社會福利政策未能給予足夠支援。另外,蘇牧師指不少少數族裔人士從事「送外賣」、「地盤散工」等體力勞動要求高的行業,「這是否顯示他們的職涯仍然面對困難?我們可以想想如何進一步為他們充權,讓他們更好地自力更生。」

蘇牧師亦心繫年青一代。香港經歷連串社會衝擊,市民大眾紛紛談論去留之際,不少青少年仍選擇留港生活;為此,蘇牧師鼓勵同工多關注青少年對未來的想法,他說:「青年人尚有漫長日子留港生活,面對社會形態在變,我們更需要與他們同行,分享他們的喜與悲,一起前瞻未來的同時,鼓勵他們在現實中燃起動力,追尋理想。」他以「與其咒詛黑暗,不如燃燒自己」勉勵青少年開展人生新一頁。 

除了專業 仍欠什麼?

本處如何更好地實踐「締造希望、倡導公義、牽引共融」三個使命?蘇牧師說:「回歸服務處的本源,我們不是要去計算每年做了多少個服務項目,也不是不斷口號式地宣揚我們的使命;我們重視的是每一位同工的態度和價值觀。」

他憶述早年一位基督教醫院前院長所分享的故事。那位前院長曾往一所醫院探望親友,期間有護士為他的親友作日常檢查。在護士完成工作後,前院長便向他道謝,但護士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在專業上,那位護士的表現非常好,然而,她進入病房後,一句慰問病人的話也沒有。」前院長分享道,「每位同事在專業上需要做好本分,亦必須有矜憫為懷的心。一句簡單的慰問,不也就給病人多一點溫暖嗎?」

「服務處所倡議的使命宣言是靠每一位同工在生命的素質、價值觀和處事態度上展現出來。」蘇牧師說,「無論遇到任何環境,同工都要讓對方感受到希望;我們要強調公平正義;以及促進和睦相處。我們要讓服務使用者時刻感受到機構的使命。」

勉勵同工「同心合一」

「一個機構走過歷史 70 年並不容易,特別是香港自戰後的 50 年代到現在,有相當大的變化。」蘇牧師說,「服務處也隨着香港社會的需要而轉變,並一直謹守崗位。」

重回初心,蘇牧師再以「合一」精神勉勵同工:「服務處與香港社會一同成長和共存,各同工要秉承創會至今的宗旨、價值觀、使命和信念,同心合一,團結一致,讓我們的服務可以幫助香港人。無論遇到任何困難和挑戰,都與他們一起同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