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slogon
服務介紹:堅持創新 只為長者重新連結世界
  • 首頁
  • >
  • 服務介紹:堅持創新 只為長者重新連結世界

服務介紹:堅持創新 只為長者重新連結世界



元洲長者鄰舍中心主任楊泳詩(Cin)自2011年加入本處,一直參與長者服務的發展。談起長者服務,她總是喋喋不休分享近來構思計劃的新點子,「時下年青人喜歡電玩,我曾構思一個長者版的『動森遊戲』。如果有一天,長者沒有上線的話,不是能察覺異樣嗎?」Cin雀躍地說,話音未落又談起長者互動電視的構思。「我自幼跟外婆一起生活,長者服務對我而言是一個情意結。」Cin一直關注獨居長者的需要,2022年9月她在中環街市籌備了一場「在孤獨路上你並不孤單」展覽。

一個展覽連結多個孤獨生命

展覽為「賽馬會社工創新力量:堅‧藝‧圈」的最後階段,並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贊助。展覽的其中一個角落,呈現一個獨居長者的家居環境,擺放着電視機、收音機、藥盒、覆診信等等。Cin邀請一名獨居長者惠珍擔當展覽義工。惠珍看見這個「模擬家居」便驚訝地說:「啊,為甚麼和我家如此相似?」她在家中也是長期開着電視和收音機,「其實只為讓家中有些聲音。」惠珍說。Cin悄悄地跟筆者說,惠珍的故事正是這個展覽的源起。

Cin(右)在展覽中向公眾介紹展品。

惠珍常把孤獨掛在嘴邊。Cin說:「我們訪問了數十位長者,了解他們常說的孤獨感其實是怎樣的感受。」惠珍這樣形容孤獨:「當我65歲,享有兩元乘車優惠,但一個人也不知道可以往哪裏去。」而她最憂慮的是有天在家中死去也沒有人知道,這也是無數長者心中的寫照。Cin說,長者在生活上雖可用「平安鐘」求救,但這只是硬件,而展覽則從關係上着墨。她續道:「很多長者經常強調自己是一個人,但其實有很多人都走在這條孤獨的路上。而如何將不同孤獨的生命連結在一起,正是這個展覽的精粹。」

倡長者服務跳出既定框架

Cin有感長者服務常被「定格」,因此她經常自我鞭策,並鼓勵團隊要跳出框架,「如果長者服務被定格,長者就只能在這個框架內生活。」她認為構思新計劃時,不一定是從零開始憑空想像,可嘗試將不同群體和範疇的服務拼合,也是一種創意。Cin說:「創新是為了滿足長者的需要,使他們與世界從新連結。否則,創新是沒有意義。」她續指近年外國推廣不同群體社區共生的概念,將安老院和幼稚園或託兒所結合,又或是讓課託的孩子在老人院中玩樂,「老人家看見小朋友會感到快樂,從而減低孤獨感。」而在賽馬會社工創新力量:堅.藝.圈這項目中,邀請40位長者走進幼稚園與幼兒製作藝術品,促進長幼互動,亦有異曲同工之妙。

Cin說:「我認為要展現長者的強項,讓別人欣賞。」她憶述於2021年本處與屈臣氏集團合辦「食腦同遊」計劃,正是受日本「上錯菜餐廳」啟發,邀請輕度認知缺損長者在屈臣氏的職員餐廳做侍應,藉此提供多元化的認知障礙訓練,並提升企業對認知障礙症的關注,推動鄰舍支援。她指出,這是希望打破企業對長者服務既定的印象,除了提供服務以外,亦可以讓長者有所貢獻。

展覽中設計一幅長者孤獨等級表,讓公眾明白長者的孤獨感。



外婆離世後「我也曾經歷孤獨」

Cin認為,幫助長者重建及鞏固連結是長者服務中最重要一環,「幫助長者與自己的過去、別人和社區連結。」上文提及的惠珍曾經是一名照顧者,過去20餘年對行動不便的母親寸步不離。自母親離世後,惠珍從照顧者變成獨居長者,孤獨感如爪牙不斷擴張。 她甚至不知自己有甚麼興趣 ; 心中渴望與人連結, 卻因自卑而擔憂別人對她的看法,寧可留在家中。

Cin發現惠珍有隱蔽長者的傾向,便鼓勵她參與不同活動,甚至在展覽當中擔任義工,向大眾述說自己的故事。展覽當天,惠珍說:「我原以為自己是沒有故事的人。今天我當義工跟公眾介紹展覽,讓我感到很有成功感。」Cin說:「現在的惠珍,自信心與能力感大增,與鄰舍建立連結,願意貢獻社區。」長者服務中的關鍵是推動長者從參加者變成社區共建的一員,而惠珍正是活生生的例子。

「當我遇到惠珍,她跟我分享母親離世後的孤獨感,我也產生共鳴。」Cin概嘆。2017年,她的外婆身體抱恙,在家中煲水時發生火警意外身亡。她說:「外婆離世後,我同樣經歷孤獨的狀態。」

幸而Cin已學會與傷痛共處,更轉化成關注獨居長者需要的力量。這力量驅使她持續創新,幫助更多瑟縮於孤獨中的生命。

展覽中呈現獨居長者的家居環境,讓公眾想像獨居長者的生活,並邀請獨居長者當義工親身分享感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