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 2731 6316
    • info@hkcs.org
    • linkedin
    • youtube
    • instagram
    • facebook
主内容開始

「長者希望感」調查 最影響長者希望感的五大因素

日期: 20/11/2016

老齡化已是全球面對的問題,而香港更領先成為全球最長壽的地方,男性預期壽命達81.24歲,女性預期壽命達87.32歲。有研究顯示提升希望感能增強身心健康,香港基督教服務處長者核心業務於長者日公布最影響長者希望感的五大因素,促請當局正視,加強長者身心健康。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早前以問卷形式訪問60歲以上的長者,調查他們對希望感的意見,共收回1,096份問卷,當中最影響長者希望感的五大因素包括:第一位是「長者醫療服務」(80.3%);第二位為「尊重和包容長者的社會氣氛」(76.9%);第三位為「長者社區支援服務」(75.8%);第四位為「便利及適合長者的交通設施」(74.6%) ;第五位為「長者居住環境」(74.4%)及「戶外空間及社區設施」(74.4%)。

而現實情況下,有近一半受訪長者最不滿現時「院舍服務的數量及質素」「退休保障」,分別佔49.8%及47.7%,其次不滿意「貢獻社會的機會」(34.5%) ;再者是「長者醫療服務」(27.1%)「戶外空間及社區設施」(22.9%)

本處「長者評議會」(長評) 的長者表示,長者們對志願機構的院舍質素都非常有信心,但宿位數量有限,輪候人數眾多,往往要輪候數年至十多年不等,政府應增加資源,提供更多宿位。質素好的私營院舍收費高昂,一般長者難以負擔;收費廉宜的私人院舍又人手不足、管理及衛生欠佳,政府需加強監管及罰則,以提升長者信心。

關於退休保障方面,長者表示很多長者退休後都沒有足夠積蓄或沒有足夠供養,對未來生活提心吊膽,如能參考早前學者建議,政府每月為每名長者提供3500元養老金,很多長者就能安享晚年。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長者核心業務總監陳頌皓女士表示,人口老化問題是不爭的事實,預防勝於治療,提升長者希望感確實能加強長者身心健康。現時有很多長者或臨近退休的長者均憂慮積蓄不足以過活,如政府能切實執行全民退休保障,長者的憂慮自會減少,希望感自然提升。院舍質素方面,政府應從志願機構院舍的供應、檢討已過時的《安老院條例》,積極改善院舍改善院舍人手比例及人均面積配套,以及加強私營院舍的監管等方向著手,讓長者的疑慮釋除。

陳女士又建議在個人層面上,要提升長者希望感,家人可鼓勵長者多做義工、持續學習、發展興趣;又建議可從增加長者與家人相處的時刻,培養良好的家庭關係等多方面著手。

要令長者放下無盼望的感覺,從新建立希望,本處特別開展了「同築耆願」計劃,為長者實現一個小心願,讓他們重拾人生意義,增加希望感。一些我們看似輕而易舉的事情,對長者而言也可能是遙不可及的。此計劃已為二十多位長者實現不同的小心願,包括重遊海洋公園、舉辦婚禮、郊遊、製作曲奇餅等。其中一位已實現願望的郭伯伯,年輕時在廟街當廚師,現在年老體弱已很久沒有離開所住的社區。長者中心職員帶他重遊廟街,出發當日他高興得熱淚盈眶,雖然不能多吃,回來後他還不時拿出當天的照片回味一番,郭伯伯說:「真係好開心,我已經好多年沒有去過廟街,所有野都吾同晒。」郭伯伯能實現他的小心願,已高興得令他覺得人生仍有希望。

傳媒查詢

  •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 企業及傳訊幹事(新聞) -- 吳慧珊女士
    電話:273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