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slogon
青少年及社會復康的故事 (7)

青少年及社會復康的故事 (7)

21歲年輕媽媽考獲潛水牌:相信自己還有很多可能性

青少年及社會復康故事(7):21歲年輕媽鎷考獲潛水牌


五月初,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元朗區青少年外展工作隊主辦的展覽《I’m ‧ Possible 年輕媽媽 ‧ 框裡框外的生活日常》。本處社工林嘉琪分享一位年輕媽媽的經歷——媽媽攜同幾位孩子,一位途人問:「孩子是同一生父嗎?」當媽媽扣上年輕二字,往往變成「不成熟」甚或是「壞媽媽」的標籤。


21歲的阿敏(化名)育有一名兩歲的女兒。成為一位年輕母親,不是因為她「做錯事」,而是單親成長的她一直渴望擁有完整的家庭,生育也是她人生計劃之內。然而,她說當媽媽最大的壓力不是失去自己的生活,而是承受家中親友的質疑,「我產後情緒已較波動,坐月時丈夫因工作不在家,只有我一人照顧孩子。但家中長輩經常指手劃腳,令我很想哭。」阿敏說。社工嘉琪表示:「這些框框都影響年輕媽媽對自己的看法,令她們失去信心,但其實媽媽們已很努力做好自己的角色。」


青春少艾搖身一變成為母親,在身分轉換當中面對很多挑戰。嘉琪說:「這個年紀應該探索自己的可能性,但她們因為照顧孩子而放下自己,她們在這個轉變當中很需要支援。」筆者問阿敏,孩子以外還有沒有夢想。阿敏說:「其實我沒有甚麼夢想。」嘉琪卻說:「夢想對她們來說是一件遙遠而且奢侈的事。」所以,她反會問年輕媽媽:「有沒有一些事情,你做了之後會更開心?」社工以這種方式推動一眾年輕媽媽,鼓勵她們探索生活上更多可能性。


阿敏還小的時候,母親經常讓她看有關海洋世界的影片。雖然她說自己沒有夢,但海洋其實就是她想探索的世界。後來,她主動報名學習潛水。通常上課前一天,她把孩子交託給母親,翌日一大清早便到西貢碼頭學潛水。如今,她已取得國際認可的初級潛水牌,亦計劃考取進階潛水牌照,「我想學習夜潛,到台灣看海龜。」對於不懂游泳的阿敏,學習潛水要克服「跨步式落水」,頭仰望天一躍而下,「我跟自己說,我一定做得到,下面會有人接住。」


同樣,年輕媽媽正正需要這種「有人接住」的支援,讓她們重新相信自己。Impossible拆開為「I’m possible」。嘉琪解釋:「她們當了媽媽有很多限制,但其實她們可以發展自己的興趣,關鍵是媽媽是否相信自己有其他可能性。」嘉琪指最初認識的阿敏很害羞,而且寡言,任何事情都耍手拒絕,沒想到今天她願意在展覽中分享自己的經歷。阿敏說,她為自己找到一句金句:「試咗先,唔好say no住。」她從一個信念開始慢慢蛻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