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2731-6316
    • info@hkcs.org
    • linkedin
    • youtube
    • instagram
    • facebook
  • 首頁
  • >
  • 家庭及輔導服務(FMCS)
Main Content Begins

家庭及輔導服務(FMCS)

深水埗共融調查 倡照顧者友善社區

本處深信共融是文明社會的重要價值之一,能確保存有不同差異人士享有平等機會。本處深水埗地區協調委員會(委員會)22個服務單位進行「深水埗區社會共融狀況調查」,以問卷形式訪問676名該區居民,其中逾六成為照顧者,及後又邀請三組照顧者進行小組訪談。


委員會於2021年10月舉行調查發布會,發現社會對照顧者愈友善,人們愈感到共融,並建議︰(1)以共融概念改善醫療及文娛設施;(2)增強社區暫託服務及資訊發放,以減輕照顧者壓力;(3)制訂長遠措施,推動社會共融。


委員會正與深水埗區家庭一起倡議於圖書館增設「親子共讀閣」,以免親子伴讀時影響其他讀者,讓各人共享社區設施。

 

 

深水埗圖書館增親子共讀閣

為營造多元融和的社區環境,本處深水埗地區協調委員會(委員會)於2021年發布「深水埗區社會共融狀況調查」後,積極跟進「以共融概念改善醫療及文娛設施」的建議,並發起「深水埗區共融圖書館親子共讀閣意見調查」,蒐集逾300名兒童及家長對圖書館現有設施及設計元素的意見,並送達「深水埗區議會地區設施及社區事務委員會」,更分別相約康文署圖書館高級館長(深水埗區)及區議員會面,與兒童及家長直接交流分享,當中不少關於「親子共讀閣」的意見更獲採用於2023年初落成的深水埗公共圖書館。其後委員會更安排家庭前往參觀,見證加入共融概念的文娛設施的誕生。

 

 

兒童友善嘉許計劃 2024-2025

 

計劃簡介

「兒童友善城市」是一個由聯合國主導的倡議,旨在集結政府和不同持份者,例如民間社會組織、商界、媒體,共同建設兒童友好城市。


本處於14間學校蒐集1,531名兒童的意見後,率先推出全港性兒童友善嘉許計劃,鼓勵食肆於環境設置、餐具,以及員工態度等方面加入兒童友善元素,令兒童於用餐時有更安全和愉快的體驗。

 

參與兒童友善嘉許計劃的食肆需最少符合以下3個配套條件:

  1. 員工友善對待兒童
  2. 安全的環境
  3. 提供兒童餐具或餐桌椅
  4. 提供健康的兒童餐
  5. 提供兒童適用的餐牌
  6. 提供兒童消遣用品或有趣的環境設置

 

「兒童友善標籤」嘉許

頒發「兒童友善標籤」予符合條件的食肆作為嘉許,以供公眾識別。

 

申請對象

全港食肆

 

玩樂.無限@深水埗

 

 

本處深水埗地區協調委員會聯同多個服務單位於2024年3月3日在長沙灣遊樂場舉行「玩樂‧無限@深水埗」,希望為深水埗社區帶來歡樂,也提倡以「遊戲」促進社區共融。


當日大會邀請到社會福利署深水埗區福利專員余偉業先生、深水埗區議會地區設施及工程委員會主席陳偉明先生, BBS, MH, JP、深水埗區議會社區參與及文化康樂委員會主席黃頌良博士, JP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深水埗區副康樂事務經理(分區支援)林佩玲女士擔任主禮嘉賓。

賽馬會童萌計劃

 

計劃簡介

本處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於2023年4月起展開為期四年的「賽馬會童萌計劃」,整項計劃與香港中文大學大腦與認知研究所一同策劃,旨在使用賽馬會童亮館(深水埗)的完善設備以進一步拓展「展外」及「銜接」支援服務予育有0至2歲兒童有需要的家庭,以倡導一個更全面的服務模式來強化兒童的成長及發展基礎。

 

 

服務目標

本計劃透過「展外(主動展外接觸有需要的家庭)及銜接(銜接家庭至童亮館及其他相關的社區服務)」模式為有需要的兒童及家長提供整全的支援服務以達致下列目標:

我與自己和家人更親密

Linda


最初是接受輔導而認識了盧姑娘,她很有誠意來電叫我參加「愛己愛家」成長小組活動。

活動中她問我們參加這小組有什麼期望,不過我是因為不好意思拒絶她的邀請才參加,所以開始前並沒有什麼期望。但在我學了沙維雅模式的基本信念和技巧後,能慢慢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發覺這工具很是好用。當我生氣時,以前只會一味責罵對方,但學了此方法後,明白了憤怒背後的感受──期望的落空,更加明白自己真正渴望的是什麼。

在課程中我學到如何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最初當然實行得並不順利,因慣性地用指責的方式去應對,要自己時刻保持清醒才能做到。慢慢做了很多次便做到了,很開心,日後也會繼續運用。現在我與家人關係改善了,跟他們聊天也多了,此外,自己的身體及情緒也有了好轉。現在如有負面情緒,我只要檢視自己的冰山,便會更明白、了解自己的感受及需要。

非常感謝盧姑娘的用心輔導及推介,沙維雅的課程確實提升了我的情緒管理及與人相處的能力,使我與自己和家人更親密。


參加「牽手同行」沙維雅模式夫婦成長小組有感

P小姐

希望每天愛您多一些

每天精心為你安排早餐,打理部分家務後做自己喜歡的事,預備晚餐等你你回來也好,外出晚餐也好,甚至你要進修或加班,同樣平靜地歡迎你回來,聊一下天,吃點東西,到處逛一逛,每天都是快樂的。感恩的是2018年9月參加了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舉辦的「牽手同行」沙維雅模式夫婦成長小組活動,夫妻二人感情進步了:從為了和諧盡量做討好對方的事,從為了生活每晚每星期勞勞碌碌的工作,從讓感情自由發展到刻意經營婚姻生活,一切由參加「牽手同行」沙維雅模式夫婦成長小組開始。


參加原因

朋友推薦,內容實在太吸引我了!丈夫認為「可以一試」,我則覺得「冇理由唔參加」,最後順利參加了。原來除了六個正式課堂外,還有一次組前面談,一次組後跟進,若願意,可以多四堂夫婦兩人輔導,合並十二次,超值!我們就是懷着這樣的心態參加課堂。

有第三者 。輔導後……

大肥傑


兩年前,我和太太的婚姻幾乎破裂,原因是我有第三者,在電話上與她的對話被太太發現後,夫妻關係急轉直下。我是多麼希望這家庭(包括:太太和兩個孩子)能繼續走下去,但苦無對策,心中有很多想法卻不知道怎說出口,因為每次發言,必會發生口角,繼而衝突,溝通也陷入僵局。我們深知大家都想一盡家長的本分,不離婚,但不知如何做起。

我和太太更明白彼此

 

太太找到香港基督教服務處逆旅同行輔導服務後,我們便開始與輔導員會面。起初會面時,我和太太之間也難以按捺不安的情緒,少不了互相指罵,盡數對方的不是,但在輔導員細心的引導下,我們漸漸明白彼此之間的感受、困擾, 說出心裡話。過程中,我們嘗試去體諒對方,並能冷靜下來。每一次會面後,我們之間都有所得着,無論是情緒上或是關係上,我學會了如何冷靜下來,去聆聽太太的需要,主動關心她所面對的困難,並更能欣賞她的動機,而太太也漸漸學會如何與我相處。

夫妻同心同行

Chris

承受巨大壓力


我記得當初找盧姑娘尋求輔導時,為了盡快讓她明白我的處境,我就這樣概括自己的狀况。

我面對著的壓力:

妻子死亡、收入减少、淋巴腫瘤、女兒發育、青春叛逆、升中轉校、賣房搬家、結婚居港、事業浮沉、準備移民。

以上十項改變都在兩年內發生,要面對,要接受。許多我未經歷過的事,令我感到很大壓力,如果以1到10的指標來評分,我覺得應該到9或10分了。

今天我回想這些事,並沒有後悔當時所選的路。我坦然面對人生路,繼續仰望神,但假若我沒有尋找盧姑娘的輔導,我想我會較難跨過這道坎兒。

賽馬會童亮計劃

 

計劃簡介

「賽馬會童亮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策劃及捐助,並由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教育大學、香港大學、香港小童群益會、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基督教香港崇真會社會服務部及東華三院聯合策動。計劃自2017年啟動,採用「醫護、教育、社福」的跨專業協作模式,透過增強家長親職能力、改善學校環境及設立「賽馬會童亮館」以提升社區參與度,為基層幼童提供全面關鍵支援。

 

秉承過往的經驗, 計劃於2022年起動的第二階段以「賽馬會童亮館」作為平台,擴展其跨專業支援至五個地區,包括九龍城、深水埗、沙田、屯門及元朗,目標在於整合一個全方位支援模式以鞏固基層幼童成長發展基礎。計劃冀望於2027年讓70,000名幼稚園學生及其家庭、約280所幼稚園及超過900名幼兒教育人士得到支援,並建立以社區和兒童為本的獨特服務模式供業界採用及為長遠政策提供參考。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