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 2731-6316
    • info@hkcs.org
    • linkedin
    • youtube
    • instagram
    • facebook

主内容開始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x KMB 「SEE EVERY NEED 童理看世界」友善社區計劃 以巴士向社會傳遞關愛、包容、共融

23/10/2025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九巴」)一直致力推動社會共融,關心不同人士的需要,而政府數字顯示,本港上學年有近 68,000 名特殊教育需要(「SEN」)兒童在公營普通學校就讀,按年升百分之五。九巴欣然宣布,與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服務處」)合作,推出「SEE EVERY NEED 童理看世界」友善社區計劃,提升社會對 SEN 兒童,以至長者、多元文化背景人士及照顧者的認識和接納。其中九巴將推出「巴士童行.流動教室」主題巴士,車身及車廂內展示來自服務處 SEN兒童的藝術創作;並於巴士車廂及巴士站的顯示屏播放共融景點短片,向市民傳遞關愛、包容、共融的價值觀。

 

 

深入社區推動共融 包容長者、SEN 和多元文化人士及其照顧者

 

服務處一直以「社會仁愛公義、人人全面發展」為願景,早前訪問 1,000名12歲以下SEN兒童的照顧者,當中近三分之一的壓力指數處於相對高的水平,顯示SEN 兒童的照顧者亦需要得到社會支持和鼓勵。

 

九巴致力透過旗下渠道提高關愛共融文化,因此與服務處合作,推出「SEE EVERY NEED 童理看世界」友善社區計劃,讓社會更深入認識 SEN 兒童、長者和多元文化背景人士及他們的照顧者在日常生活遇上的困難和需要,令市民對他們有多一點包容、多一點接納。

 

 

計劃共有三大特色︰

 

1. 「童心創作.培養同理」SEN 兒童藝術創作

 

活動收集了 88 幅由 SEN 兒童創作以「一個使社會變得更美好的神奇法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以兒童既純真又具創意的角度,呈現兒童的想像力及對社區共融的獨特視角。

 

參與的 SEN 兒童觀察社區需要後創作畫作,並呈現於巴士車身,建立了一個讓不同能力兒童有意義地參與公共規劃的模式。透過培養兒童關注他人需要的能力,展現他們具備的社區關懷潛能,同時增強自信心和社會參與感。

 

 

2. 「巴士童行.流動教室」主題巴士於社區行走


九巴與服務處攜手推出三輛以「扭蛋」概念為主題的「巴士童行.流動教室」特色巴士,車身及車廂內展示了收集到的 SEN 兒童畫作,推廣用「童心」發現社區中每個人的獨特需要;巴士上亦有互動問題及聲音導覽,引導乘客理解不同人士的需要和故事。

 

三輛主題巴士將分別主力行走路線 85 [火炭(駿洋邨)⇋ 九龍城碼頭]、260X [屯門(寶田邨)⇋ 紅磡站] 及 296C [尚德 ⇋ 長沙灣(海盈邨)] ,穿梭九龍及新界各區,讓市民能欣賞 SEN 兒童的畫作,從他們的角度出發思考,聽到他們的心聲。此外,三條路線同時途經多個共融設施,如集多元文化及族群於一身的九龍城、西九文化區內的無障礙空間及設施和深水埗北河街的兒童友善食肆等。

 

 

3. 「看見不同.推動共融」社區教育短片推廣

 

計劃製作一系列「香港共融景點」短片,聚焦介紹九龍及新界區的共融設施,推動社會大眾多認識及善用相關設施。短片會在巴士車廂及候車處及社交媒體上播放,致力向大眾傳遞共融價值。

 

 

九巴冀計劃啟發更多人理解別人出行需要 共同享受和諧巴士旅程

 

九巴與服務處早前為計劃舉行啟動禮,邀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助理署長黃志光 JP、服務處總幹事翟冬青、九巴財務總監梁祖德及顧客體驗部主管吳家敏一同主禮,並邀請到 SEN 兒童的照顧者及長者一同見證和分享他們的故事及需要。

 

九巴財務總監梁祖德先生表示,作為本港主要公共交通服務營辦商,九巴一直致力照顧和關懷長者、輪椅使用者的平等出行機會,明白 SEN 兒童出外時照顧者面對不少壓力,義不容辭提升社會的關注︰「我們希望藉『SEE EVERY NEED 童理看世界』友善社區計劃,減輕 SEN 兒童與照顧者出行所面對的壓力,鼓勵他們更多外出認識社會,得到全面發展。我們樂意把這一份關心推廣至更多不同需要的人士,啟發更多人理解別人出行需要,讓人人都可享受每趟巴士旅程。」

 

服務處總幹事翟冬青女士表示︰「我們重視不同服務對象的需要,而建立共融社區必須更多機構攜手參與,更需要實際行動。今次與九巴合作,正是將『看見不同.推動共融』的理念轉化為具體實踐。透過今次合作,我們能提倡建立友善共融的社區環境。讓我們攜手前行,建立一個更友善、更包容的香港社會。」

 

在分享環節中,育有 14 歲輕度智力障礙及自閉症兒子的母親 Yan 坦言,平日出行不時遇上挑戰,有時兒子出現情緒情況未必可以很快調節,曾試過兒子在過馬路時哭鬧,當時感到心急和徬徨,亦怕旁人的眼光,最介意有人批評「唔識教」。她希望社會人士對 SEN 兒童及其照顧者多一份理解及明白,她自己很努力照顧孩子,希望獲得大眾正面地對待。

 

85 歲的譚婆婆,平常經常乘搭交通工具到各處走走,參與各種社區活動。她感恩遇到社會上很多好人好事,例如車長在長者登車時會主動調低車身,亦會確定長者安坐後才開車,避免站不穩有意外發生。她說長者知道行動不敏捷亦會擔心影響大家,所以不少朋友很努力做運動,鍛鍊身體,做好自己,減輕對其他人的不便,希望大家多一點理解,互相尊重及關心。

 

 

如有查詢,歡迎聯絡: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

傳訊及公共事務部

電郵:ccd@kmb.hk

電話:5596-1969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助理經理(公共關係)

鄭梓冲先生

電郵:doncheng@hkcs.org

電話:2731-6263


傳訊主任

陳芷慧小姐

電郵:barbarachan@hkcs.org

電話:3890-3414

 

  •  眾人於巴士前大合照

    運輸署助理署長黃志光 JP、運輸總主任莫家聲先生、九巴財務總監梁祖德先生、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總幹事翟冬青女士與有份參與創作的小朋友和他們的家長一同在主題巴士前合照。

  •  九巴顧客體驗部主管吳家敏女士致詞

    九巴顧客體驗部主管吳家敏女士致辭時提到,九巴堅信每人都有平等出行權利,透過今次計劃,可以讓社會知道SEN 照顧者、長者和多元文化背景人士所需,從建立同理心。

  •  本處總幹事翟冬青女士致詞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總幹事翟冬青女士表示,今次與九巴合作,正是將『看見不同.推動共融』的理念轉化為具體實踐,提倡建立友善共融的社區環境,攜手前行,建立一個更友善、更包容的香港社會。

  •  服務使用者分享

    育有 14 歲輕度智力障礙及自閉症兒子的母親 Yan希望社會人士對SEN 兒童及其照顧者多一份理解及明白,獲得大眾正面地對待。

  •  譚婆婆於巴士前拍照

    85 歲的譚婆婆分享說,長者知道行動不敏捷亦會擔心影響大家,不少朋友努力做運動,減輕對其他人的不便,希望大家多一點理解,互相尊重及關心。

《SEE EVERY NEED 童理看世界》其中一個重點包話以「扭蛋」概念為主題的「巴士童行•流動教室」特色巴士,車身及車廂內展示了收集到的 SEN 兒童畫作,推廣用「童心」發現社區中每個人的獨特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