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slogon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回應2022年施政報告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回應2022年施政報告

日期: 21/10/2022

2022年10月19日,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題為「為市民謀幸福 為香港謀發展 」,規劃香港未來五年的發展願景和政策措施。本處現就第四章「不斷增強發展動能」、第五章「切實排解民生憂難」、第六章「共同維護和諧穩定」及第七章「青年興 則香港興」中,與民生、福利、青年發展相關之項目提出意見:

第四章「不斷增強發展動能」

推算人力需求 為經濟增能(第33段)

政府提出適度容許輸入外地護理員,無疑有助紓緩業界人手緊張的狀況,惟須注意語言、文化及護理水平差異對服務質素的影響,並要保障本地護理員的薪酬待遇。本處認為政府長遠應從問題根本入手,改善護理員薪酬及設立晉升階梯,改善培訓計劃及提升專業資歷,挽留具質素的本地護理員並吸引本地潛在勞動力,方能根治人手不足這個長久以來的問題。

建設智慧香港(第41段)

本處歡迎政府服務全面電子化及擴展5G網絡,惟本港社會不同階層仍存有數碼隔閡,建議政府加強支援基層市民及長者使用資訊科技,藉以提升弱勢社群在智慧城市的生活質素。此外,在推動全面電子化時,政府亦要保留一定的實體服務,避免長者及基層市民等資訊貧乏者進一步被邊緣化。

第五章「切實排解民生憂難」

土地房屋 重中之重(第60至65段)

政府推出簡約公屋,與過渡性房屋功能相近,為居於不適切住房的市民短暫改善居住環境。惟簡約公屋建於短期內未有發展計劃的政府和私人土地上,租住年期不明,何時能銜接上公屋亦沒有具體計劃或時間表。此外,本處建議政府應確保居所附近有足夠配套設施,並參考「社區投資共享基金」的新公共租住房屋社區支援計劃,讓非政府機構為入住簡約公屋的居民及家庭提供服務,建立互助網絡,支援居民就業,協助他們盡快融入社區。

對於將傳統公屋和簡約公屋的輪候時間綜合為「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指數,本處有所保留,並重申簡約公屋及過渡性房屋僅能紓解有需要人士短期的住屋困難,無助解決長遠的住屋需求。本處建議政府加快興建公屋的進度,並適時檢視公屋申請入息限額,以維護市民的「居住權」。同時,在興建公屋時應預留約5%總樓面面積作福利服務用途,以回應社區支援服務的需求。

本處樂見政府計劃制訂公共房屋「幸福設計」指引,建議當局邀請社福界參與,共同制訂一套關顧不同群組如長者、少數族裔、兒童需要的指引,以建立一個以人為本、關愛友善的社區。

第六章「共同維護和諧穩定」

基層醫療 (第82段)

本處樂見政府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及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統籌基層醫療健康服務。政府應促進社會服務機構的參與,持續加強醫社合作,同時加強宣傳地區康健中心服務,讓廣大市民包括少數族裔、長者均能受惠。另建議「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包括骨質疏鬆症,長遠有助減輕對公營醫療的負荷。

實施長者醫療券夫妻共用及擴大適用範圍,能讓長者更具彈性享用相關福利,惟政府須加強教育及監管工作,並設立機制定期檢視及調整金額。另本處期望政府大幅增加公立牙科門診的數目及服務名額,配合牙齒護理教育、牙科檢查等,並參考國際標準訂立長者真牙數目指標,以便將來訂立相關政策及配套。

精神健康(第86段)

政府應增撥資源,在學校及現有青少年服務中加強推行情緒及精神健康教育,尤其需關注青少年在後疫情下的精神健康,並加強對「醫教社同心協作計劃」的行政支援,讓「醫教社」的力量及資源集中在支援學生身上。另建議政府助學校推動關愛文化的政策及措施。

體育發展(第89至91段)

本處支持政府推動體育普及化,建議在學校引入「城市運動」、「遊戲式運動」等新的課程元素,培養學生對運動的興趣,並以運動為生涯發展的選項之一,為體育事業專業化和產業化奠定穩固的基礎。另本處支持推行「殘疾運動員就業及教育先導計劃」,建議政府增撥資源予特殊學校,培育有特殊需要學生的運動才能;並與非政府機構合作,為有特殊需要學生提供運動產業生涯發展服務,助他們制訂未來發展方向。

精準扶貧(第95段)

就探討「共創明『Teen』計劃」未來發展方向,本處建議將介入點推前至小學階段,讓小學生及早獲得師友協助,擴闊眼界及訂立目標,並將計劃延長至兩年或以上。

勞工薪酬及職業安全(第97至99段)

本處樂見政府擬推出改善勞工權益的措施,如研究優化法定最低工資水平的檢討機制、改善「破產欠薪保障基金」程序等,建議政府及早研究設立失業保險,以保障失業人士的基本生活,避免過分依賴政府援助,加重政府的財政壓力。政府亦應研究制訂「最長工時」,以保障在職人士的身心健康,相信此舉有助紓緩個人情緒和壓力、建立家庭關係和減少工業意外。另政府宜以身作則,創造更彈性的工作安排,如半職、彈性上班時間和彈性合約期等,讓照顧家庭的婦女有機會投入勞動市場,發揮所長,並增加勞動力。

支援居家安老(第101段)

本處歡迎將「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恆常化,並擴展適用範圍至租借輔助科技產品,有利樂齡科技普及化。政府宜增加社工資源,進一步強化以個案管理模式為長者配對適切服務。此外,在退休生活規劃、樂齡科技推廣等範疇上,政府應考慮長者鄰舍中心人手、土地、設施等限制,以及年青與年老長者的獨特需要,適時檢討及增撥資源,支援服務推展。

加強照顧者支援(第102段)

本處促請政府盡早定立照顧者為本政策,確立照顧者的定義,以便提供全面的照顧者支援服務。就照顧者津貼恆常化,本處建議放寬申請資格門檻,取消申請資格與「輪候服務」身分掛鈎及不能同時領取傷殘津貼/長者生活津貼的限制,另建議擴闊培訓津貼的適用範圍,涵蓋支援照顧工作的服務,如護送、暫託、減壓活動、接送交通津貼等。

本處樂見政府增加暫託服務名額,建議政府按照顧者人口數據推算服務需要,以能準確規劃各區的服務供應。另建議優化暫託服務查詢系統,提供日間及住宿暫託服務空缺的實時資訊及網上預約,並檢視服務單位的設施和配套,以及研究多元化的暫託模式,滿足不同長者及照顧者的需要。

提升安老院質與量(第103及104段)

本處歡迎政府增加安老院舍服務名額,以縮短長者輪候時間。為配合宿位增加及院友日益複雜的照顧需要,政府宜確立整全的政策和措施,以吸納、培訓及挽留業界人才,並增加現時資助安老院的資源。

本處認同增加護士學生名額、畢業後工作要求及全面檢視院舍員工的技能及資歷要求。長遠而言,政府應制訂政策確保業界不同專業人員的人手供應,包括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及言語治療師等。

保護兒童(第105段)

政府擬於明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強制舉報虐待兒童個案機制」的條例草案,本處重申有關法例只是整個保護兒童政策的一部分,不應被視為充分解決虐兒問題的方法。除及早識別外,政府須加強相關措施及配套,包括兒童住宿照顧服務、寄養服務、相關家庭支援服務、公眾及社區教育、專業人員培訓、設立舉報篩選工具等,並制訂相關程序指引,釐清各專業之角色與分工,以達致全面保護兒童的目標。意見詳情可參閱本處早前就強制舉報機制提交的意見書1

「預防性」層面的工作上,政府應完善各相關專業資格的課程,讓修讀者具備保護兒童的理念、知識和技能,例如幼兒工作員須掌握照顧零至二歲嬰幼兒的實務技巧;學前單位的社會工作服務對及早辨識有潛在危機和服務需要的家庭至關重要。本處期望政府日後將服務恆常化時,能確保服務的穩定性及專業質素,使保護兒童的工作得以持續。另本處建議參考現有「童亮計劃」的服務模式,為0至6歲兒童設立地區「兒童館」,提供結合醫療、社福及教育三大專業的社區活動空間,及早識別並支援基層孩子及其家庭的需要,防患未然。

少數族裔(第107段)

本處樂見政府部門增聘少數族裔人士,以身作則,建議政府大力推動公私營機構聘用少數族裔,並提供支援配套。另政府宜持續檢討及擴展針對少數族裔人士的語文及特定行業培訓課程,長遠增加他們的競爭力;設立少數族裔人士情緒支援及輔導的服務中心時,政府須清晰界定與現有支援中心及少數族裔外展隊的分工。另為現有主流社會服務提供者增撥資源及人手,促進少數族裔人士融入主流服務。

第七章「青年興 則香港興」

助教育增能(第116段)

政府現時提出的增能方向及首六項策略均未有針對作為整個教育體系重要基石的幼兒教育項目,本處期望政府正視幼兒教育的重要,為行業培育人才。就特殊教育方面,本處建議盡快完善到校學前復康服務,恆常化第一層支援服務,讓疑似或高危個案及早得到支援。

職專教育(第122段)

政府對職專教育的肯定有助公眾明白多元發展對發揮青年才能的重要。本處建議政府支援社福機構連結商界伙伴,並向商界提供誘因,增加職場實習名額。另建議在初中階段提供充分的學科與職業的探索基礎,幫助學生順利過渡到職專教育。

務實應對學生人口下降(第126段)

本處樂見政府有序落實小班教學,建議檢視小學全人發展的配套,如正向教育、體適能發展、個人探索認知,以及生涯發展等。外國研究證實,在小學階段推行生涯發展概念,有助強化學生的軟技巧及未來技巧,以迎接未來的挑戰。

其他支援措施(第127段)

本處樂見政府提供一筆過撥款,協助幼稚園電子化校政、改善校舍通風狀況及建設智慧健康校園,建議教育局容許學校於人手規劃上增設資訊科技人員,以紓緩教師及行政人員的壓力。另政府應增撥資源,助幼稚園將幼兒觀察及評估等資料電子化,以便更有系統地分析幼兒發展,提升教學效能。另建議持續提供防疫津貼,使學校能應付額外清潔開支,為師生及家長提供健康環境,共同抗疫。

就特殊教育方面,本處建議將原本針對自閉症高中生的生涯規劃教育,擴展至自閉症高小及初中學童,以及其他特殊教育需要類別的學生,例如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另建議為自閉症離校生設立「青年生涯發展過渡基金」,支援他們順利過渡至高等院校升學或進入職場,並為相關院校及僱主提供支援配套。長遠而言,政府應帶動社會建立一個「特殊教育需要」友善的校園和職場環境,助有特殊需要的青年人發揮所長,貢獻社會。 

「青年發展藍圖」(第128至130段)

本處支持政府制訂「青年發展藍圖」,建議根據聯合國所提倡的十七項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為藍圖訂立指標,讓青年為社會及世界盡展所長。現時不少青年選擇斜槓工作模式(Slasher),期望政府能在主流教育與傳統工作以外,就着新興行業、未來技能、創業等範疇為青年作好裝備及支援。

拓闊青年視野(第133及134段)

本處認同擴闊視野對青年持續發展莫大重要,建議設立「青年生涯發展實踐基金」,為有經濟需要並具清晰目標的青年提供探索及體驗機會,提升青年掌握生涯自信及行動力。另建議政府於構思及籌備「香港青年節」時加入青年人代表,助青年向社會大眾展現潛能,從而獲得肯定。

青年住屋(第136段)

本處樂見政府關注青年住屋問題。現時不少兒童住宿照顧服務的青年離開服務後均面臨住屋困難,建議政府撥出部分「青年宿舍計劃」的宿位予這群弱勢青年,並加強相關的生涯發展服務。 

回應政策措施

建設智慧健康幼稚園(政策措施 - 第七章 青年興 則香港興  第56頁)

本處歡迎政府為幼稚園增加搬校津貼金額及延長津貼期一年,以促進資源整合,建議為收生不足的學校提供過渡期津貼,以共渡時艱。期望政府能進一步優化幼稚園師生比例,以確立香港更具國際標準的教顧服務。

結語

經歷近三年的疫情,香港經濟深受打擊,市民期盼盡快復常,走出疫情的陰霾。是次施政報告較多着墨於吸引人才及企業,惟挽救經濟民生、支援弱勢社群的措施欠奉。本處期望政府能繼續積極聽取及收集市民的意見,持續關注民生,為市民建立一個宜居城市。




1 意見書可於本處網頁參閱:https://www.hkcs.org/latest_new/advocate/voice/PublicConsultation/MandatoryReportChildAbuse-20220929

 

Top